[日期:2017-03-07] | 浏览量:100 | 作者:Mesmer |
当我们听到“狗”这个词的时候,有的人脑海中是一只杜宾,有的是一只八哥,还有的是一支德国牧羊犬,或者英国斗牛犬,你的脑海中又是一只什么样的狗呢?“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原理?肥胖的人明白过量的食品对身体的伤害,但当他看到美食,听说到美食,嗅到美食的时候,他身体上又有着什么样的反应呢?不同的个案对同样语言有不同反应,这就是我们在培训课程中提到的NLP情绪释放技术中的语言现实与规模。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我们的记忆是通过这五觉的经历来储存在我们的脑中。当我们看到一只八哥犬,有人记住的是狗的大小和颜色和走路的姿势,外星人般的面部表情,有人记住的是抚摸狗毛的时候的手上的感觉,有人记住的是狗身上的气味,有人记住的是它马鸣般的呼噜声。
当我们把经历过的现实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会不自觉地对我们接触的信息做着三类处理-删减(deletion),夸张(distortion)和以偏概全(generalization)。
删减就是把自己认为“不必要”的细节删掉。例如春节在有些人的脑海中就是聚餐。夸张就是把自己关注的感觉放大,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以偏概全就是把自己对一件事情、一个经历的感受总结为对所有同类事情、同类经历的感受,例如孩子跟父母说:“我们班上的人都有iPhone6”。
当我们每一个经历都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会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通过删减、夸张和以偏概全的方式把这个经历在我们的脑海中以一个模型/地图的方式储存起来。在我们与他人交流的时候,我们交流的是自己脑海中的这个模型/地图。我们需要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脑海中的模型/地图是对现实的呈现形式而不是现实本身。这就像嘀嘀打车APP上的街道的地图不是街道本身真实的原貌而是街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语言是用来表达和呈现这个模型的。语言让我们能够接触到我们和别人记忆中的经历。在日常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中,对同一件事物的经历和看法,会因每个人的五觉的感受而不同,也会因每个人省略、夸张和以偏概全的差异而不同,每个人都是语言的受益者和受害者-受益者在于我们理解了语言想要呈现的模型,受害者在于我们误解了语言想要呈现的模型,而语言沟通中的障碍也缘于此。
删减、夸张和以偏概全给我们带来很多消极的影响。我们经常听到的“活在当下”这句话。这句话的消极行为表现在吸毒,酗酒和各种不良上瘾行为上对当下一刻美好感觉的保留和对其他所有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删减。
夸张的行为体现在抑郁症患者,会把生活中的消极因素/感受加倍的放大而且让自己沉迷于负面的幻想中。
以偏概全的行为体现在俗话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用一刀切的方法来局限自己和他人,例如对他人的歧视和对自己说“我不可能做到”。
常言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通过在培训课程中学习NLP情绪释放技术,我们能够观察到一个人对自己脑海中现实“模型“的特定语言描述与规模的意识,在潜意识里面找回这个被删减、夸张和以偏概全的模型后面的真相。
声明:【本文由催眠心理网整理编辑,未经网站正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